教育部去年補助五十一所國小設置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成效不錯,今年將新增一百五十名閱讀教師。國教司表示,五十一名教師都完成初階培訓,預計三月將進行進階培訓,未來希望能將增設閱讀推動教師計畫列入精緻國教方案中,讓每一所國小都能有一名閱讀教師。

 花蓮縣明義國小閱讀推動教師許慧貞表示,在國小推動閱讀,首先須解決圖書館硬體和人員問題,有些學校甚至沒有圖書館,只有簡陋的圖書室;圖書館不能只靠家長志工,有些偏遠學校也很難找到志工。

 許慧貞目前工作重點是擔任五年級十一個班級的導讀員,帶領學生閱讀各種兒童文學。她說:「高年級學生迫切需要導讀員,導讀員可以陪學生聊故事的美好,激發對閱讀的期待。」

 臺北市萬興國小教師曾品方認為,
國小圖書館應該結合親師生共同推行活潑多元的圖書館資訊利用教育,但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教材普遍不足。因此,學校從小一就透過故事和遊戲,讓學童了解和親近圖書館,同時教導高年級學生認識線上百科全書,並學會線上資料庫檢索,近三年,每名學生每學年平均借書十二冊。

 國教司科長武曉霞表示,閱讀教師的定位須更明確,否則會和學校的設備組長功能重疊;學校其他教師也要有正確觀念,從課程及生活中落實閱讀教育,不能把所有和閱讀有關的工作全交給閱讀教師。

==================================================================================

【反思】寫在讀報以後:

閱讀教師的概念最早出現於美國, 閱讀能力低落的問題在美國普遍存在於各級學校, 為了拯救英文閱讀力,

美國近年來致力於閱讀教育的發展, 在十一月出版的親子天下0-15歲閱讀力實戰關鍵」有詳細的敘述,

摘錄重點於下:

1.在語文科強調情意的教學:

    讓學生不僅僅會讀,會背,也能夠體會與感動,例如在閱讀唐詩時,常常可以發現學童念得頭頭是道,

    也十分享受念唐詩的快樂,但若問他:這首詩在說什麼? 許多人的答案都是:忘記了!在美國也發現孩子有

    類似的問題,因此她們強調圖片與其他輔具的應用,並加強學生推敲內文、理解情意的教學,另外也融入了

    後現代的獨立思考教學,讓學生不儘有所感,亦有所思。

2.設置閱讀專門課

   由於語文是孩子學習其他學科的必要條件,閱讀更是在自學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校方為閱讀程度落後的孩子

  上輔導班,每班以15位學生為上限,利用多媒體與創新教學法提升其閱讀能力, 運用方式如下:

   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不超過5個人。

  A : 閱讀老師和五名學生一同閱讀各類文章, DVD 影片幫助學生建立背景知識並加深印象。

                同時介紹新單字,學生學習如何將新單字用在不同情境。

  B
: 同時間同教室的另一個角落, 另五名學生一人一台電腦和耳機,依照電腦軟體的指示進行閱讀認字以及拼字的練習和遊戲。

              軟體內包含不同主題文章數篇,都是依照青少年興趣喜好所編寫,也都配有短片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


  C
: 還有五名學生在教室另一邊靜靜閱讀書本, 寫下大意和心得。每個閱讀專門課教室中有一個中型書架, 書架上的書籍有小說

               戲劇非文學等等, 甚至有漫畫書, 然而所有書本完全由專家為青少年所寫, 題材和內容都以吸引青少年讀著為首要目標,

              而且依難度分為四個等級, 跟學生開學時接受的線上測驗四個等級完全一致,內容不致太過簡單或艱深。

         在上述的方法運用下,許多學區都發現層次分級的概念,有效的減弱了孩子的習得無助感,而增強了其主動學習的意願。

   3.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 Time的設置:

        Drop Everything And Read, 將手邊一切事物放下, 享受閱讀的樂趣。有些學校每週有一次三十分鐘的DEAR,

        有的學校可能每天十五分鐘, 方法不同, 但目標一致, 就是讓學愛上閱讀。在 DEAR Time 時間裡, 學生自由閱讀任何喜愛的

        書報雜誌, 連老師都必須拿起書本, 讓學生了解唸書是一輩子的事情。

   在實習學校內所觀察到的閱讀教育,是提供每位孩子歡喜閱讀的紀錄本,讓孩子將閱讀書目與相關出版資訊紀錄於上,

   並在學習末,依閱讀數量頒與學士獎、碩士獎、博士獎以資鼓勵,並輔以班級共讀的活動,讓導師引導全班學童共讀一本書,

   在目前實習的班級,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沉浸於閱讀的快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孩子逐漸承受升學壓力而必須將心力放在

    主要的學科上時,是否還能保有這樣閱讀的熱情,就值得我們留心。

   加強背景知識、建立字彙、訓練高層次的思考推力,這三個閱讀教學方向,應做為自己教學與閱讀的準則,不要忘記囉~~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過得好嗎?

我說比起前幾年,真是好得不得了。終於,不用違背心意的舉杯敬酒,不用強顏歡笑沒有天日的練習尾牙表演秀,

能在寒冬裡的初陽中睜開雙眼,嗅著被窩裡殘存的乳液香,和2010年的巧遇,多麼安靜!

我說我們到了自由廣場,在萬人揮毫的場子裡揀了個位置,怡然自得的寫了幾個字,

只為了猜一個字,把雙手都蘸滿了墨,把笑顏都撲上了粉。

世界之大,慶典活動之多,純淨的快樂不過就是在陽光下弄墨、畫字。

那麼你呢?過得好嗎?

我終究沒有這麼問你,不忍聽,

如果世界改變了那麼多,就讓你存在那些豐盈繽紛的回憶裡繼續瀟灑昂揚吧!

 DSCF8631.jpg

DSCF8641.jpg  

DSCF8659.jpg 

DSCF8634.jpg 

 DSCF8647.jpg

DSCF8665.jpg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劉院士幽默的教學風格有口皆碑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於 98 年 4 月 9 日 (四) 邀請中央研究院劉炯朗院士蒞臨演講,主講題目為 “Learning How to Teach, Teaching How to Learn” (教與學之激盪),劉院士風趣的談吐及深入淺出的內容,讓現場與會者無不感到如沐春風,會場笑聲連連。

早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任教的劉炯朗院士,1998 年回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並於 2000 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院士除了是國際知名的資訊學者,其幽默的教學風格更是有口皆碑,培育英才無數、桃李滿天下。

臺大李嗣涔校長在介紹這位風趣的講者時,不禁也打趣地表示:「據說在劉校長電腦裡有超過兩萬則的笑話!教學深獲同學讚賞。」當然,劉院士電腦裡是否真有這麼多笑話仍是個謎,但可確知的是,造就劉院士傑出的教學成就,決不只靠課堂笑話,而是二十多年的教學經歷所鍛鍊出來的智慧與體驗。

教學三面向:灌輸、導引、啟發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於 98 4 9 () 邀請中央研究院劉炯朗院士蒞臨演講,主講題目為 “Learning How to Teach, Teaching How to Learn” (教與學之激盪),劉院士風趣的談吐及深入淺出的內容,讓現場與會者無不感到如沐春風,會場笑聲連連。

早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任教的劉炯朗院士,1998 年回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並於 2000 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院士除了是國際知名的資訊學者,其幽默的教學風格更是有口皆碑,培育英才無數、桃李滿天下。

臺大李嗣涔校長在介紹這位風趣的講者時,不禁也打趣地表示:「據說在劉校長電腦裡有超過兩萬則的笑話!教學深獲同學讚賞。」當然,劉院士電腦裡是否真有這麼多笑話仍是個謎,但可確知的是,造就劉院士傑出的教學成就,決不只靠課堂笑話,而是二十多年的教學經歷所鍛鍊出來的智慧與體驗。

教學三面向:灌輸、導引、啟發

劉院士認為教學可分為三個面向:灌輸 (To instruct)、導引 (To invite) 與啟發 (To inspire)如果把學習過程比喻為尋找寶藏,老師的第一種做法可以把學生帶到寶藏所在之地,如果學生走累了,就讓學生休息一下,學生走錯了路,就把學生拉回正確道路,直到學生抵達目的地為止。第二種做法是給學生地圖,讓學生按照地圖找出寶藏,走快、走慢都由學生自行決定,即使走錯了路,也讓學生自行用地圖摸索。第三種做法則是告訴學生寶藏的好處,激發學生挖寶的動機,進而找出藏寶圖,再按照地圖走到目的地。

教學是怎麼一回事?劉院士表示,無非就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三大類。然而,很多人可能會以為第一種「灌輸」(To instruct) 是比較低階的教學法,導引 (To invite) 與啟發 (To inspire) 是比較高級的教學法,其實不然,劉院士特別強調這三種教學法是三種「面向」,而非三個「層次」,老師必須依照課程內容、學生資質以及不同時間點,在這三種教學方法中做出選擇,給予學生最適當的幫助。

若真要說到教育的層次,劉院士認為第一個層次是教學生「怎樣回答問題」,第二個層次則是教學生「怎樣問問題」。教育一開始可以先告訴學生正確答案,進而逐漸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學習如何在不疑處有疑,學習去問出好問題。

大班授課非壞事  充足備課、氣氛掌控更重要

在臺灣,大家總是提倡小班教學,致力降低師生比,但是,習慣大班教學的劉院士,在演講中導正此觀念,指出大班教學不一定是壞事,大班教學有時候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法。

然而,劉院士不否認,大班教學的難度的確高於小班制。大班授課的老師必須隨時掌控課堂氣氛,讓所有學生都能進入學習的狀況;課前則必須充足備課,因為大班授課是不容許老師上課講錯,或有空檔思考的機會。劉院士說,以前在某個大班制的課堂上,老師突然發現最後一排有個學生在睡覺,便拿起麥克風說:「最後一排的同學,請把那位睡著的學生叫醒!」殊不知,同學竟然冷不防地回擊:「這人是你弄睡的,你自己把他叫醒!」

這故事講完,眾人哄堂大笑,但劉院士希望用這簡單的小故事告訴大家:學生上課想睡,先不要急著歸咎於學生偷懶、不上進,老師也必須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有瑕疵、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因為學生上課就像觀眾進電影院一樣,如果內容精彩,是不會有人看到睡著的。

在一個超過百人的課堂上,老師上講台就像上舞台一樣,除了做好在台上的表演,更要時時注意台下的課堂氣氛,若是有學生在課堂睡覺、講話,的確會影響到整體課堂氣氛,不可不慎;另外,劉院士認為即使是大班教學,師生互動仍是相當重要,但大班的互動是「假互動」,老師可以時常拋問題給學生,但不需等學生回答就要自己趕緊接話,避免浪費時間。

師生的互動的要務則須記「尊重」二字,千萬不要讓學生覺得教授看不起他,不可時常對學生脫口而出「怎麼這麼笨!」教者必須懂得去發掘學生的才賦,並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知識追求道路。

劉院士也告訴現場聽者,身為教學者要謹記「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坊間的教科書並非萬能的教材,教師必須活用知識,如果時間與能力允許的話,或許可以嘗試自己撰寫教科書。「除了對教育界有所貢獻之外,說不定還可藉機賺點小錢!」劉院士笑說。

身為一位大學教授除了穩定薪水以及對國家社會有教育貢獻外,劉院士認為「成就感」更是持續保有教學熱忱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在台大等一流的高等學府裡,老師可以遇到許多優秀的社會菁英,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年輕學子,看著學生的知識學養慢慢超越自己,那種滿足感是無以言喻的,學生日後的成就正是老師教學的最終評鑑。

教育的目標  成為有用、有知識、有品德的人

身為教師必須懂得教育的意義與目標,劉院士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認為教育是要讓小孩變成有用的人、有品德的人、有知識的人,缺一不可。

一個人不同成長時期,應該要設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幼稚園時期的學習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和人相處」,這階段是人第一次離開家庭的社會化過程,應該盡量讓小孩學習和同儕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當小孩到了國小、國中時期,教育目標應該是訓練小孩「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在學校養成學習的習慣,並從中發掘學習的快樂,學習的內容反倒是其次,但劉院士也感概地說:「現今台灣教育似乎只讓小學生學到考試方法、上補習班的重要以及補習的痛苦。」

到了高中、大學時期,則要訓練學生如何進入社會、進入職場,尤其大學教育是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要培養嚴謹、獨立、廣泛而有次序的思考能力。其次,要訓練學生表達自己的能力,不管是用文字、口語或任何形式,必須要清楚而準確有效的傳達心中所想的東西;訓練表達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多閱讀,當肚子裡有東西的時候才可能言之有物。

另外,傾聽他人與綜合分析的能力也是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在進入職場之前,學生在學校經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了解,可以訓練學生深入了解事情本質、做出適當的評論以及正確選擇,這都是教育很重要的部分。在這個又小又擠的多元世界中,劉院士特別告訴大家了解差異、包容差異以及理解差異的重要性,不只是看到各個群體的差異,更要去認識這樣的差異,跨越科系、宗教、語言、人種的隔閡,

大學教授  應是在地的知識份子

由於現場有多位教授參與,劉院士在教與學之外,特別闡述他對大學教授的期待。他認為大學教授應該要是對社會有所參與的「知識份子」(Intellectual)。大學教授不應該是關在象牙塔裡讀書的學者專家,不是躲在深山裡出家修行的高僧,更不是直接負政府行政責任的官員,而是要當一位具專業的素養、對政治關心、對社會參與,以及對當地文化有所了解和體會的知識份子。

雖然教學工作可以讓大學教授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研究工作更能讓一位教授名聲遠播,但因為大學教授這個頭銜,在社會上普遍受到人們尊敬,在養成過程中亦接受許多社會資源的挹注,是以,劉院士認為,身為一個大學教授必須要對社會付出關懷,對社會做出回饋,致力成為一位對社會有貢獻的知識份子。

演講最後,劉炯郎院士引用禮記的一段話做結:「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強調教與學相輔相成的緊密關係。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他表示,雖然自己雖然教了二十多年書,但至今仍不斷在教、不斷在學,期許自己變成更好的老師、更好的學生以及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知識份子,這段結尾深深打動人心,現場與會者無不感到獲益匪淺。

 

【 98 年臺大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

====================================================================

【反思】寫在閱讀之後

從進入校園,教務主任就要求我們必須做teaching portfolio ,我想做過這東西的人都知道,這裡頭有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就是「教學理念」,這是一位教師的中心思想,教學信仰,從這個最基礎的理念可以發展出不同的教學模式、班級經營、

親師溝通等等;對我而言,這個欄位一直是相當神聖而必須反覆思索再三的,但今天讀了劉炯朗教授的演講稿後,乎有種

豁然開朗的感動!

重點摘錄如下:

一、灌輸 (To instruct)、導引 (To invite) 與啟發 (To inspire)是教學的三面向,而不是層次

這讓我直接想起曾看過的一段教改影片,由天下雜誌所拍攝的「海闊天空的一代-教改十年後」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MBixFvRQU,影片中描述了在不同環境中生長,接受不同教育方式的孩子,她們在十年後各自的發展為何,其中一個案例是在中學時接受實驗班教學的孩子,也就是在他中學的求學過程中,他所接受的不是填鴨式的教育,而是較偏向啟發與引導式的教學;強調小班制、不密集、不體罰的教學模式,但也許因為整個升學體系並沒有改變,後來這群孩子在10年過後,相較於其他同學,過的是比較波折、較缺少競爭力的生活。

在現代的教學場域裡,不論是在學校或家長的立場,也都常常可以聽到期望教師進行多元評量、創意教學的聲浪;但我覺得在進行創意課程規劃的同時,依舊不可偏離正規課程或是九年一貫教學目標,否則將會本末倒置,讓學生失去了真正學習的權益。

 (To instruct)(To invite) (To inspire)方法的調整,需視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資質而做調整,未來我在嘗試不同教法的同時,應進行比較與討論,擇優汰劣。

二、教育的目標  成為有用、有知識、有品德的人

亞里斯多德有許多發人省思的名言,像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優秀是一種習慣」等等,他的教育關強調利用博雅教育培育具有德性的公民,亦強調教育應讓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社會體系中生存;成為有用的人,我認為在我目前所實習的場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許因為物質生活的

富裕與充足,某些孩子失去了非常基本的生活能力,像是:三年級的孩子,當水彩乾掉而擠不出顏料時,他不會拿起圖釘把凝固的地方戳個小洞,反而會擔心得哭了起來;或是學習檔案夾,孩子在翻頁之前,不會把鐵還先扣起來;諸如此類的事件,在教學現場中常常會出現,學童在家一般會有佣人協助處理,

但我們不能保證孩子一輩子都會有佣人服伺,在期望孩子用知識為社會貢獻之前,我想最基本的還是他要能夠將所學類化到生活中,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問題。

二、重視教師自我專業的成長、社會責任

即便像劉院士這麼資深的老師,依舊在乎課堂氣氛的維繫與學習動機的引發,也不斷的思考,該如何成為一位更好的老師,更好的知識份子,我想這是便是為人師最重要的一個人格特質,也就是積極向學的態度,期盼自己也能夠跟他學習,把學習與教學當作一種幸福與快樂。

愛,就是在孩子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________________^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fast-granny-Colour-449x467.jpg 今天早上,李媽媽的駕照考試在奮鬥四次後,終於通過囉!

筆試成績:85   路考成績:92

通過感言:語無倫次、歡喜噗噗、睏沒去、感謝菩薩眾神明保佑!

                  最後她說,書可以給它收起來了。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美國維州威廉王子郡(Prince William County)教育官員於12月2日提出新教師給薪辦法,一別以往依年資給薪的制度,新辦法將提供在偏遠貧窮地區任教,而學生成績明顯進步的教師豐厚的獎金,以鼓勵優秀教師留任。該新辦法一但獲學區委員會(School Board)通過後,即可提交聯邦教育部審查,最快在下個學年度就可實施。

如同威廉王子郡,全美50州的眾多學校都在起草類似的依教師表現給薪制度。雖然這樣的討論由來已久,但總缺實行動力。歐巴馬政府上台後,重啟新給薪辦法的熱烈討論,而相關預算的編列則有推波助瀾之效。威廉王子郡學區委員會成員拉提(Grant E. Lattin)說︰「雖然新給薪制度相關的討論已經很久了,但當歐巴馬政府再次提出時,我竟覺得應該捲起袖子開始執行。」在拉提的要求下,學區教育官員起草了新的給薪辦法細則。

聯邦教育部長唐肯(Arne Duncan)表示將挹注43億5000萬美元於「奔向卓越」(Race to the Top)計畫,鼓勵各學區求新求變,依教師表現給薪制度也在補助之列。威廉王子郡該新制度的籌劃人派德森(Kris Pedersen)估計,新制度下教學表現優異的老師將可得到2000美元至10000美元的獎金。派德森說,他並不想大規模的變更現有的教師薪資制度,只是想找個方式獎勵表現特別好的教師,讓彼等有足夠的動機留在偏遠學校任教。美國教師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副主任魏爾(Rob Weil)表示,傳統上教師都是論年資或學歷調薪,新制宛如掀起了教育界的大海嘯。但是魏爾認為,光是薪水制度不足以改變教師生態,教師素質的整體停升還有賴教師們的集體努力。

資料來源: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2009, December 4). "Pr. William proposes incentive bonuses for teachers"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少年寒假何處去?教部建置寒假青少年休閒育樂活動活動專屬資訊平台(http://www.guide.edu.tw/winter.php),目前已有數百項活動、營隊,提供學生及家長參考選擇。

教育部平台提供的活動訊息,包括史博館、中正紀念堂等所屬館所,及大專校院、各縣市政府推出的活動;學生可依活動性質、地點及辦理日期等功能進行查詢;活動類別則涵蓋技能研習、休閒活動、體育競賽、服務公益及知性藝文等。

教育部也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多參與公益服務活動,為偏遠地區或鄰近社區提供服務,如大仁科技大學召集在校學生為屏東縣及台東縣國小學生舉辦「樂活寒假閱讀營」、「搖滾快樂冬令營」等;中國醫藥大學則結合學校社團,為中部縣市國小生舉辦「神醫群俠─醫師研習營」、「我是怪醫黑傑克─醫師體驗營」等。

成功大學舉辦「電信運輸科技營」、「財金會計研習營」、「環境生態研習營」,則可讓高中生提早體驗大學生活。

f_228446_1.gif 

2009/12/28聯合報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