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陳凱倫之子涉入幫派案件的新聞,已沸沸揚揚的在各大媒體中被討論、探討;如果,這事件給天下父母一個檢視親子關係的機會,願意在繁忙的公事中,再多騰出一點溝通的時間、陪伴的空間,正視每一個孩子的優勢與困境。如果,孩子的教養問題能暫時取代政治、緋聞的庸庸擾擾,在公共領域裡被聚焦、被重視,那麼我們也許該感謝陳凱倫。

 

我並不打算對這件事情做出什麼判斷,我在法院諮商實習,和觀護人進出監獄,對青少年進行諮商的經驗告訴我,孩子犯罪背後的因素太多太複雜,除了個案以外的人,我並不覺得任何人有資格做任何的論述和評斷。相反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若看過奧運轉播賽的人都知道,奧運除了開幕式比較好看外,比賽項目是有些枯燥的。2003年的巴塞隆納奧運,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子游泳選手,Summer,是當時50米蝶式的紀錄保持人,在預賽與複賽的比賽成績皆是第一,但總決賽的成績是第三名。離開游泳池時的Simmer仍掛著一臉的燦爛笑容,和看台上的隊友做鬼臉,並和金牌和銀牌的選手吻頰道賀。比賽轉播的鏡頭並沒有特別對焦於她,但她漂亮、閃耀、輸得起!

 

你注意到了嗎?輸得起的除了是一個十幾歲,成天泡在泳池裡的漂亮女孩,更是他背後的那個社會。那個培養孩子運動精神更甚於勝負糾葛的教育體制,那個欣賞各種不同的價值、信念的支持系統,那個相信生命是亙長綿密的追求探索,而不只是幾場比賽的競技成績。

 

不同的國家、社會給孩子不同的資源與難題;不同的教師給孩子不同的思考與視野;不同的文化,把孩子帶到不同的世界,讓這些孩子繼續影響他們的孩子。在看過一些影片,讀過一些書,走過一些國家後,我們在跨文化的思考裡,

發現了教育的力量與價值。可惜的是,我們對理想教育的企圖心,流於仿效而忘了根本,對於政策推行不可避免的適應期,少了點包容與嘗試,而是扭曲與政治化。

 

教育強調教師、家長、學校、社會是一個系統觀,任何環節都會影響著另一個的生成變化,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對於陳銳,我多少帶著那麼一點心疼,我也苦惱自己是否能完成父母的期待;也走過別人家小孩學什麼,我也學什麼的童年;也曾經目光如豆,被分數與名次的概念鎖住自我價值;如果有那麼點不同,我想是我的父母還教會了自我承擔,要我為自己負責,然後我們各退一步,讓夢想與壓力落在彼此能夠分擔的平衡點上。

 

但我希望,真心的希望,未來能夠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不再掉入分數的淵藪,不再落入父母單一期望的牢籠,不再被比較被歸類被標籤。他學習,就像他要長大一般的自然,沒有其它的目的。如果他國的教育做得到,我們必須思考是不是我們出了問題,老師、家長、街頭巷尾的鄰居?做為一個台灣人,一個世界公民,如果我們沒有思慮過這個問題,那麼,別笑陳凱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