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高雄縣交響樂團豎笛首席朱慧詠,罹患亞斯柏格症的「祕密」,卅年後才公諸於世。

小時候他口語不清、活在自己的世界,但他母親朱秋菊把他當做正常人嚴格教育,

結果朱慧詠從小三起到高中都念音樂班,甄試上台北藝術大學,在音樂圈頭角崢嶸。

「如果連我都放棄,孩子一點機會也沒有」,朱秋菊去年起,開始帶兒子到校園推動生命教育,

兒子演奏,她演講。朱慧詠的生命故事,成為鼓舞身心缺陷孩子的活教材。

「慧詠小時候自閉又過動,一歲不會走,三歲還不會講話」,朱秋菊說,

長輩安慰她「大雞慢啼」,但她知道孩子有問題。 廿多年前,自閉症資訊不普遍,

她不願意兒子被貼標籤,決心埋藏這個祕密。一次,她帶慧詠到胞姊家,

兒子攀上鋼琴叮叮咚咚玩了起來,不久彈出一首接著一首熟悉的童謠,這一幕把她嚇傻了,

「姊姊鼓勵我要開發兒子的音樂天賦,終於幫慧詠找到一條出路」。

朱秋菊發現兒子學琴後不再過動,還有過目不忘的背譜能力。念小三時,

朱慧詠考上音樂實驗班,實力超乎正常小孩;原本發音不清的他,說英文竟流利自如,

國、高中音樂比賽都抱回冠軍,讓她更堅信,「我的孩子是屬於舞台的」。

朱慧詠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一樣服兵役,兩年前考進高雄縣交響樂團,成為豎笛首席。

朱慧詠談起音樂神采飛揚,對答如流,簡直變了個人。朱秋菊說,兒子一路走來,

 

其實也常遭別人異樣的眼光與排擠,她要告訴大家,這類孩子只要盡早開發性向,絕對有自己的一片天。

 

摘自2009/12/20聯合報

 

==================================================================================================

談談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

在實際教育現場中,我們很容易發現班級中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而亞斯伯格症就是在學校中常常會碰到的案例,

亞斯伯格症有許多特徵與自閉症雷同,因此又稱為是「自閉症亞型」;

但其與自閉症最大的不同是,亞斯伯格症並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現象。

因此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現象,又符合其他類似自閉症的各種社會互動性或特殊行為模式特徵的,

則可歸類為「亞斯伯格症」。一般而言,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會有下列的特徵:

1.在人際互動方面

 1)缺乏同理心:他無法以同理心思考,說話時不會考慮情境與察言觀色,

常常造成大家的尷尬而不自覺;

 2)無法建立良好同儕關係: 觀察到孩子的行為如:太過靠近與人說話、單方面的說著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等,

    因其單方面的社會互動,不容易和同儕有良好的互動,故在班級中常是孤立的個體。

 3)無法理解社交禮儀規範: 對於社會既有的禮節和規範,AS病童有理解及應用的困難。

   例如:會在初次見面時,直接批評別人的長相等等

  

2.在語言溝通能力方面

 1)過於僵化:有些孩子會刻意的使用學者的方式說話,力求用字遣詞的優美與正確性,讓同儕覺得很怪異。

 2)缺乏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

 3)談話內容單一、專注於自己喜愛的事物上,而不在乎別人的回應。

  

3.在思考模式方面

 1)厭惡改變: 只要環境或是生活作息與平日的習慣有稍微的改變,像是班上多了新同學、

今天突然不用升旗等,都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不安,進而影響他的學習。

 2)無法類化所學於生活情境:AS孩子不容易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回想他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

類化到真實情境的應用。特別事在人際互動技巧上,需要老師特別提醒他什麼情境下該怎麼做比較好。

 3)對特定知識感興趣:

   某些AS病童對於不屬於該年齡認知發展所及的知識會很感興趣,也有些較不合常理的想法。

 4)固著性的行為:即經常性、反覆性、沒有目的的行為,例如:坐兩腳椅而且反覆的搖晃。

  

4.其他

 1)動作協調的困難:AS病童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到肢體動作較不協調,與同齡孩子相較之下顯得有些笨拙,

   因此在體育科目的表現上,常常會有挫敗感。

 2)許多AS病童有對於某些學科有狹窄的、不尋常的優勢能力與興趣,例如上述的豎笛首席朱慧詠,

只要父母及老師多給予鼓勵及培育,往往會有優異的表現。

  

在AS病童的教養上,可參考:

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313

推薦閱讀:

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作者:東尼。艾伍德

http://findbook.tw/book/9789572995068/basic

寫在學習之後:

       在班級實務經驗中,我很慶幸能夠在實習時,能狗有與這一類的孩子相處的機會,

班級內的孩子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總是十分的包容與體諒,但孩子畢竟是孩子,

有時仍會有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因此在觀摩輔導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我深刻的體認到,

在融合教育的體系下,我們不僅要教班級內的孩子包容與接納,同樣的,也必須用方法與耐心教導特殊需求的孩子,

學習去融入團體,進入規範。在分寸拿捏與班級經營的技巧上,除了老師個人的經驗累積外,

也應適時納入輔導體系、家長、社會資源的協助。

        未來若班級內有特殊需求兒童,期許自己能夠營造寬容接納的無障礙空間,

也運用方法強化兒童適應社會規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發掘他的興趣與長才,欣賞它的優點並鼓勵其發展。

能在社會生存的,並不都是十項全能的人,只要能有一技之長,往往就能揮灑出不凡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