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由博返約我的學習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高中服務這幾年,大多數時間都是兼任行政工作,有機會與許多家長接觸,並協助處理學生的問題。這些互動經驗提供我反思的機會,有些部分也令人憂心。

 家長向學校反映校園內的問題,算是很正常的情形。我發現有一些問題的確是學生在學校無法順利解決,只好回家求助父母協助反應。但也有一些是學生並未嘗試處理,便希望家長出面,或者是學生尚未面臨到相關的問題,家長已試圖預先幫學生做好準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偶爾會遇到家長來電詢問如何請假或補請假,也曾遇到家長協助反映教室設備問題,但班級卻並未循正常管道登記報修。

 身為一位教育人員,我總覺得高中生不先試著解決問題,是放棄學習及負責任的機會,而家長預先把路都鋪好,則是剝奪了學生學習及負責任的機會。我不知道這樣的現象比之十年甚或二十年前,是否有什麼樣的不同,但在強調學生多元發展、培養帶著走的能力的同時,這些情況卻顯得對比強烈,也讓人擔憂。

 除此之外,在協助處理學生違規問題的時候,家長的反應也帶給我許多思考。我們總是可以理解家長的護子心切。大多數的家長在了解事情發生始末之後,都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受到適度的懲處,但也還是有家長對於孩子受到何種懲處爭執許久,在意著孩子受到懲處的多寡,卻忽略了孩子接受懲處的教育意義。
    
 在教育現場待了一段時間之後,我益發認為凡事還是要著眼於最終的目的。所謂的獎勵、懲處以及各種問題解決的過程,其實都是為了讓學生有所學習。對學校而言,獎懲都有某種程度的彈性,獎勵可以變多,懲處也可以變少,但是獎懲並不是面對學生表現的唯一結果,在更多時候,獎懲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或給予的教導卻更為重要。

 把時間拉長來看,高中三年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準備要獨立自主、為自己負責,倘若連負責任的機會都放棄或被剝奪,將影響到高中畢業後的生活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也將慢慢從呵護倍至、教育為先的中小學校園環境中,以及整個社會對於未成年人的包容中,慢慢走進大學或社會現實的懷抱,因此高中三年的學習顯然會是未來適應成功與否的關鍵。倘若我們對於學生過度保護,以致於讓他們與學校圍牆外的環境脫離太遠,將是對未來的他們造成傷害,而不是在幫助他們。

 教育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當我們試著看到或找到每一件事情背後的終極目標,一切都將會回歸簡單、純粹。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片名:艋舺(Monga)11.bmp 

導演:鈕承澤

片長:221

官方網站: http://mongathemovie.pixnet.net/blog

(一)小影評:

故事以一個從小失怙,和母親相依為命的高中生蚊子(趙祐廷飾)起頭,從小沒爸爸沒朋友沒親戚的他,因為便當裡的一根雞腿北同學搶走,得到幫派同學的義氣相挺,而加入黑道。我必須承認在電影的前半段,我幾乎都是皺著眉頭在看的。首先,是主角奇怪的台客髮型(除了阮經天、趙祐廷看起來順眼一點,其他實在是…)。再者,是有事沒事就幹你娘、汙辱別人祖宗十八代到人體器官排泄物,固體的、液體的,那話出口時像江流直瀉、將母語文化的聲調和口氣發揮的淋漓盡致。身為老師,在欣賞電影藝術時,帶著難以擺脫的道德框架,在心裡暗暗的想「哇賽~~這片讓孩子看了還得了?

本質善良卻加入黑道的蚊子,始終沒搞清楚「黑道」的真正意義,他不知道為何每天打打殺殺?他不知道為何可以縱情的吃喝嫖賭,但卻不可以無端的犧牲他人生命?他不懂得在這個已經用槍來決勝負的時代,為什麼還要練習耍刀劍?在那裡,很多事情都不合邏輯,很多事情都是非顛倒,很多事情根本莫名其妙。可是他混得很開心,因為在「太子幫」裡,終於有人記得他的生日為他慶生;終於有人願意在他被欺負時,站出來幫他說話;在青春的孤獨與浪漫世界裡,什麼是意義義氣都不重要,他只想要被認同,他只想要被看到、被聽到。

因為被瞭解,要他喝酒他就喝酒,要他砍人他就砍人,要他看嘛就幹嘛。(情不自禁的想起國中老師接下來會罵的,教你去吃屎你要不要去吃?)所有的爸爸、媽媽、老師們在這部片裡,可以再提醒自己一次,壞孩子一切的一切,常常只是出自於他在你的世界裡,沒有辦法被認同,而在Erickson的發展階段理論裡,青年期孩子所發面臨的心理危機就是自我統整與角色混淆,哪裡可以認同他,他就往哪裡去,接著,他就做那個團體裡會做的事情,如此而已。

慶幸的是,這部由血腥和暴力包裹的電影,最後還是揭露了社會的現實,戳破了青少年對黑道的華麗幻想。它告訴孩子,兄弟情誼會因為利益而背叛,「黑」吃「黑」法則體現在這個團體成員裡的,就是被砍掉一隻手、切斷一根手指、被關個三五年;藉著影片,孩子被逼著從感性走向理性的思考,這是不是他想要的認同?藉著影片,孩子不須親自走那麼一遭,等到滿頭華髮、一事無成時,才感慨自己走錯了「七逃路」。

對於那些步入歧途的孩子,我覺得這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影片。但對於仍在建立道德感與是非觀的孩子來說,我看還是….緩著點吧!

(二)經典台詞:

1.「因為一根雞腿,踏入黑道。直到遇見了這群兄弟,我的生命好像才有了意義。」

2.「你呢?不混的話,你想做什麼?」「我想去日本看櫻花,我死去的爸爸寄給我一張明信片,上面有很多櫻花。」

3.「拜託現在什麼時代了,人家槍拿出來,哪有時間拿什麼尺二尺八,屁股都開花了。」「槍是西方人傳來的邪惡東西,是沒種的人在用的東西,是下等人的武器,在黑社會打滾,就要靠拳頭,靠刀!」

4.「一清在掃黑,我大仔把我交出去。那個志龍,他捅個簍子,你就要被打個半死,這就是我們這種人的命運。」

5.「你知到嗎?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麟傷,才知道我們原來都只是草。」

6.我從以前就不懂位什麼要這樣打打殺殺,今天我更不懂,為什麼你明明是我兄弟我卻要弄死你。」「因為我們混的是黑道,誰還有得選阿!」「如果黑道是這樣,那我混得不是黑道,我混的是友情,我混的是義氣。」

7.「有人說,踏入黑道就像抽到一支壞籤,最後不是亡命天涯,就是慘死街頭,可是那年,我跟我的兄弟們,都認為踏入黑道,以暴制暴,才是王道。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關於陳凱倫之子涉入幫派案件的新聞,已沸沸揚揚的在各大媒體中被討論、探討;如果,這事件給天下父母一個檢視親子關係的機會,願意在繁忙的公事中,再多騰出一點溝通的時間、陪伴的空間,正視每一個孩子的優勢與困境。如果,孩子的教養問題能暫時取代政治、緋聞的庸庸擾擾,在公共領域裡被聚焦、被重視,那麼我們也許該感謝陳凱倫。

 

我並不打算對這件事情做出什麼判斷,我在法院諮商實習,和觀護人進出監獄,對青少年進行諮商的經驗告訴我,孩子犯罪背後的因素太多太複雜,除了個案以外的人,我並不覺得任何人有資格做任何的論述和評斷。相反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若看過奧運轉播賽的人都知道,奧運除了開幕式比較好看外,比賽項目是有些枯燥的。2003年的巴塞隆納奧運,一位來自美國的女子游泳選手,Summer,是當時50米蝶式的紀錄保持人,在預賽與複賽的比賽成績皆是第一,但總決賽的成績是第三名。離開游泳池時的Simmer仍掛著一臉的燦爛笑容,和看台上的隊友做鬼臉,並和金牌和銀牌的選手吻頰道賀。比賽轉播的鏡頭並沒有特別對焦於她,但她漂亮、閃耀、輸得起!

 

你注意到了嗎?輸得起的除了是一個十幾歲,成天泡在泳池裡的漂亮女孩,更是他背後的那個社會。那個培養孩子運動精神更甚於勝負糾葛的教育體制,那個欣賞各種不同的價值、信念的支持系統,那個相信生命是亙長綿密的追求探索,而不只是幾場比賽的競技成績。

 

不同的國家、社會給孩子不同的資源與難題;不同的教師給孩子不同的思考與視野;不同的文化,把孩子帶到不同的世界,讓這些孩子繼續影響他們的孩子。在看過一些影片,讀過一些書,走過一些國家後,我們在跨文化的思考裡,

發現了教育的力量與價值。可惜的是,我們對理想教育的企圖心,流於仿效而忘了根本,對於政策推行不可避免的適應期,少了點包容與嘗試,而是扭曲與政治化。

 

教育強調教師、家長、學校、社會是一個系統觀,任何環節都會影響著另一個的生成變化,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對於陳銳,我多少帶著那麼一點心疼,我也苦惱自己是否能完成父母的期待;也走過別人家小孩學什麼,我也學什麼的童年;也曾經目光如豆,被分數與名次的概念鎖住自我價值;如果有那麼點不同,我想是我的父母還教會了自我承擔,要我為自己負責,然後我們各退一步,讓夢想與壓力落在彼此能夠分擔的平衡點上。

 

但我希望,真心的希望,未來能夠有一天,我們的孩子不再掉入分數的淵藪,不再落入父母單一期望的牢籠,不再被比較被歸類被標籤。他學習,就像他要長大一般的自然,沒有其它的目的。如果他國的教育做得到,我們必須思考是不是我們出了問題,老師、家長、街頭巷尾的鄰居?做為一個台灣人,一個世界公民,如果我們沒有思慮過這個問題,那麼,別笑陳凱倫。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經年的教育,不敵一把鈔票一筆鉅款。

 

你什麼都好,就是不會討好主管。我一輩子不會忘記這句話,更不會忘記他在說這句話之前,把他的愛將所領的獎金對我複述的樣子。

 

    這兩個月來,我常在睡前想起去年的這個時刻,每天在公司熬夜加班,規畫一再修正的計畫,練習著不知為何而起的俗艷尾牙表演。不管聽到了什麼不公?看到了什麼不義?閉上嘴巴握緊拳頭,做下去。不為什麼?為了一筆年終獎金。那一年的時間,使我體認了理想背面,更貼近生存本質的現實。如果,轉身換個臉孔,說幾個好聽的字,口袋裡就會多一些鈔票,頭上就會多一圈光環。換做是你,你做不做?換作是我們的學生,他做不做?

 

一個人的哲學,不是表現在話裡,而是表現在他做的選擇裡。為世人所尊敬的小羅斯福總統夫人愛蓮娜這麼說,在孩子的一生中,他必須做許多的選擇,選擇知己選擇專業選擇工作選擇依賴或獨立選擇順從或反抗,而他所依循的,部分來自我們教導他的,更大的部分來自潛意識的學習;也就是不知不覺他照著他的楷模說話、思考、學習,楷模可以是家庭成員,學校同學,更可以是媒體或者社會文化。

 

你以為這是很遠以後的事,其實不遠,只要孩子在成長,他就不斷的接受刺激,進而概念化,變成他的心向。今天孩子選擇誠實面對自己犯下的錯,未來他面對自己的過失,選擇虛心反省的態度就比較多;反之孩子在犯錯時,表裡不一,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未來的人格發展就令人擔憂。

 

在龍應台的一篇講稿「政治人的人文素養」中提到,人文素養的塑造,應從文、史、哲三方面著手,其論點可供大家參考。

 

文學,例如中國的詩、詞、小說..等,它最大的功能就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到」,他讓我們靜下心來,順著文字所帶來的意象,與現實中的自己素面相對,發現自己心靈所觀照的世界,那麼,我們就更懂得反省,更能夠周延的思考。

 

哲學,是我們探索如迷宮的人生處境時,當我們四處碰壁,找不到出口時,抬頭所望的那一片星空;你看到了星座,知到了方位,你就不再為眼前障礙所惑,走出去。

史學,讓我們知道事物的起點,把每一件事物放到它的譜系裡去評斷,而不是單一的做判斷後就大放厥詞,徒顯自己的愚昧。

 

最後,這篇講稿最令我感動的是「人文知識並不等於人文素養」的觀點,發動文革的毛澤東會寫迷人的詩詞,許多屠殺猶太人的納粹頭子是頂著哲學博士的頭銜;反觀歷史,我們不能不警惕自己,失去對人的關懷,一個才學兼具的人,不見得不會崇尚權力、草菅人命,知與行之間的內化歷程,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議題。

 

說到品格教育,如果我們無法改變媒體亂象,如果我們已經做到了課堂上的諄諄教誨,那麼讓我們想想,在潛移默化之中,我們的談吐、舉止、價值判斷是否做到了真誠坦側?!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icture.jpg臺中縣桐林國小昨天成了童話世界,小朋友手持童話故事中的手偶在社區遊行,在社區活動中心表演多項節目給爺爺奶奶欣賞,並貼心的為老人家奉茶。

 學期即將結束,桐林國小規畫「歲末社區關懷服務活動」,全校小朋友總動員,人手一個手偶繞行社區,場面壯觀。校長蔡淑娟表示,為了推動閱讀,教師依照年級設計不同的主題教學,讓小朋友閱讀故事後,將故事中的主角做成立體手偶。一年級教師鄭淑貞表示,一年級小朋友雖然年紀小,但很有想像力,用報紙、紙箱、餐巾紙加上白膠混合後,以《威廉的洋娃娃》書中人物為藍圖,創作出一個個立體的人偶,創意十足。

 二年級李弘誼說:「我們班創作《美人魚》故事主角,我用麻布、保麗龍、竹子等做成國王人偶。」負責做巫婆人偶的羅英倫說:「大家手拿自己做好的人偶演起戲來,真好玩。」

 高年級小朋友創作草船借箭的故事,一行人浩浩蕩蕩遊行,看起來十分壯觀。

 小朋友到活動中心之後,先是奉茶感謝爺爺奶奶平日的照顧,接著表演各式各樣的節目,逗得爺爺奶奶開心不已。

 圖說:臺中縣桐林國小的小朋友,拿著自己做的手偶繞行社區,場面熱鬧。2010/01/20國語日報

 

這大手偶看起來好酷!!!大家快來研究一下是怎麼做的。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片名:聽說(Hear Me)

導演:鄭芬芬

片長:1時49分

官方網站:http://arclight.pixnet.net

預告片:

   

(一)   我的小小感動:

    如果你錯過了20099月沸騰一時的聽障奧運,請容我悄悄的提醒你,不要錯過了這部為聽奧量身訂做的電影《聽說》。在這部輕鬆的青春純愛喜劇中,體會「愛」與「夢想」可以藉由手語的比劃、眼神的交流傳遞。並且,比言語更深刻,比文字更動人。

 

缺陷,反而成全了更樸質醇厚的愛情與手足之情。劇中主角秧秧(陳意涵飾)獨自照顧立志參加聽障奧運的游泳選手姊姊小朋(陳妍希飾),在偶然之下與家中經營便當店的天闊(彭于晏飾)相識,透過手語,秧秧和天闊跨越了溝通的障礙,摸索愛情的可能。

 

劇情的鋪陳讓我們看見了,聽障人士和所有小人物一般,為生活的安頓而愁,為親人的理想而憂,為愛情的矛盾而惱;少了語言,依然可以用深深的擁抱表示原諒,用搖旗吶喊表示加油,用圖畫傳遞感謝。或者,我個人覺得非常厲害的,就是用手語表達不滿與憤怒,沒有了音量的起伏,少了用髒字的機會(老實說我不知道有沒有髒話的手語),手語的爭執更貼近了談話的核心。少了聲音、少了語言的生命,何嘗不是另一種美?

 

以一個實習老師的角色來看,在整部電影中,我得到了一些在聽障生教學上的啟發:

1.重視「視覺」的溝通:

 在影片中,天闊到秧秧家時,發現秧秧的家幾乎沒有隔間,顯得相當得寬敞舒適。這是因為對於聽障人士而言,她們以視覺來輔助聽覺的不足,寬敞的開放式空間會讓他們內心更有安全感。

 在班級經營與教學的部分,若班級內有聽障的高關懷學生,老師在著手教學現場的布置時,可見少隔板的設置、增加標語、以燈光代替鈴聲等,就必須把聽障生的需求也一併考慮。此外,在教學時,可以多利用聽障生的視覺敏銳度,講課時,先出現圖片或實物,引起其注意,再進行口說。在解說時刻意誇大口型與肢體的動作,並把解說的圖片或輔具在黑板或聽障生的眼前多停留一些時間,加深其記憶。

總之,提供聽障生更適性化的教學,少一點「你應該要懂」的成見,就可以讓他們學得更多,融合教育促進高關懷兒童在普通班級裡的教學,才得以有成效!

 

2.重視一般生的宣導:

 以社會學的觀點,認為「障礙」的產生並不在於生理的因素,更多的時候是來自於與他人互動時的挫敗。不少研究也顯示,聽人在與聽障人士溝通時,會很自然的產生不自在感,不知如何與其互動,而傾向「避免與其互動」的心態。

就像天闊的爸媽在知道他心宜的女生是聽障人士時,自然表露出的不安;我想一般人的不安大都來自缺乏相關的知識,而透過繪本、影片的討論與宣導,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瞭解相關的知識,瞭解相關的互動技巧,進而實際在生活中應用,是很自然也很正向的教學。

在融合教育的班級經營裡,也有學者提出「承認策略」,也就是一開始即正向表達聽力障礙的特徵讓一般學童瞭解,降低其敏感與疑慮後,孩子較能放心的與聽障生相處。

 

3.協助者心態的調整

劇情的一個重點,是描述秧秧為了成全小朋拿到奧運金牌的理想,每天的生活重心都圍繞著她,在池畔陪小朋練習游泳、以街頭藝人的工作維持兩人的生活開銷,當小朋鬧情緒時順著小朋,以小朋的夢想為夢想,殊不知她的關心卻讓小朋深感壓力;當小朋因為意外而造成喉嚨嗆傷,間接影響他比賽的成績時,他明確的告訴秧秧「你難道不明白嗎?我傷心的不是我不能得到金牌,是我不能為你得到一面金牌,你失去一切就只因為我,我卻不能為你得一面金牌,怎麼對得起你?」「就算我是聽障,我也一樣要有自己的人生。」

我想許多的教師或是家長,應該都可以在秧秧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當孩子漸漸的成熟,渴望獨立與自我實現時,協助者若依舊小心翼翼的呵護,反而會造成孩子心裡的負擔。因此,協助者平日應與學生討論雙方互惠的協助方式,以同理代替同情,唯有如此,我們才更能培育出能夠步出社會,獨當一面的專才。

 

()經典台詞:

盡在不言中(這是手語片咩~~~~)

()教學應用:

1.雖說喜歡說教,是這部片導演鄭芬芬的特色之一(他該不會也是個老師?!)但利用在教學上,也未嘗不是件善舉阿!哈哈!

2.建議觀賞年級為4年級以上,一方面是聽人不懂手語,觀賞這部片,必須倚賴大量的字幕,需要識字量到達一定程度的孩子才有辦法欣賞,一方面這時期的孩子情竇初開,在兩性的相處上,演員的表現清欣自然,老師我都檢查過了!可以放心使用!

3.最後,強烈推薦天闊爸媽的真情演出,真是太好笑太有趣太真切了!

4.應用領域:特殊教育、兩性教育、生命教育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史上最長的寒假,彈性假期如何補課?教育部昨天邀集全國二十五縣市開會決議,全國中小學寒假同步從一月二十一日放到二月二十一日,補課時間統一訂在七月一日到三日。但宜蘭縣仍然決定在一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補課,寒假延後三天再放。

 只剩不到一週就要放寒假了,原本全國出現九個補假版本,家長及教師抱怨不斷。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為避免往後再發生類似狀況,教育部研擬修訂《各級學校學生學年學期假期辦法》,遇到寒假春節補課問題,將由教育部統一訂定。

 行政院長吳敦義認為,寒假補課「不要讓家長擔心,也不要讓全國出現不同版本」。國教司長楊昌裕表示,三天補課挪到七月一日到三日後,今年的暑假從七月四日開始,減為五十七天。

 宜蘭縣教育處長陳登欽說,宜蘭縣在去年八月就已得到多數學校支持,寒假延後放,如今公布新的補課方式,會讓學校來不及因應;加上七月三日童玩節開幕,學生如果補課,將少了參與機會。

 林聰明說,補課應秉持對師生及家長「最大方便、最小影響」的原則。因此,原則上全國同步放寒假、同時補課,但縣市、學校若有特殊原因,例如出借教室作為大學指考考場,就由縣市自行調整。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說,中小學行事曆全部往後挪三天,可以把影響降到最低。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則期待教育部,未來遇到類似狀況要儘早協調,不要造成家長及教師困擾。2010/1/16國語日報

======================================================================================================

【反思】寫在讀報以後:

1.此消息一出,學校內的行政人員又得重新調整原定的行事課程計畫表(也就是行事曆),老師們的備課可能也必須略做調整。

  為了避免類似的窘狀再次發生,未來應會把《各級學校學生學年學期假期辦法》的行政權責提高到教育部。

 (os:天阿~~~不會要再開一次課發會吧)

2.台灣的25個縣市有哪些,你知道嗎?

   北部:臺北縣(新北市)、臺北市、新竹市、基隆市、基隆市、桃園縣、宜蘭縣

   中部:苗栗縣、台中市、台中縣、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

   南部: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台南市、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

   東部:花蓮縣、台東縣

   離島:金門縣、澎湖縣連江縣

  另目前正進行縣市合併升格的有:台南縣、高雄縣、台中縣

3.另私心推薦台灣小學堂的遊戲網站:http://www.gvm.com.tw/event/2009_taiwan25/award.asp

未命名.JPG 

  雖然已經過了活動時間,但裡頭的內容還是值得大家去玩一玩,對台灣的大小事有更多的認識!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片名花木蘭(Mulan)

導演馬楚成

片長:1時54分

官方網站:http://mulan.sina.com.cn/jian/index.html

預告片:http://tw.movie.yahoo.com/videoplayer.html?id=3292&type=movie&play=5992

劇情簡介:

北魏時期,花木蘭(趙薇飾)原是一介平民,與父親相依為命的過活。雖然外表看來是柔弱不堪的弱女子,但實則自幼偷學陣法,武藝高強。

直至木蘭十八歲時,遊牧民族柔然大軍犯境,軍情緊急,魏國全民徵兵。木蘭不忍年邁的父親再上戰場,於是灌醉父親,悄悄代父從軍。

初入軍營,木蘭便以精湛武藝引起副營長文泰(陳坤飾)的注意。正當文泰欣喜於魏軍可望再添一名猛將之際,未料木蘭竟在沐浴時不巧與文泰撞個正著。識破身份的危機步步逼近…違抗軍令可是第一死罪,然而,國難當頭,失去一名將才,更影響著魏軍對抗外敵的全盤作戰計畫…

繼賣座鉅片《風聲》後,《花木蘭》大陸首週開票即以1億兩千萬台幣票房勇奪冠軍,家喻戶曉的英雄故事,既有豪情萬丈的史詩氣魄,又有含蓄內斂的兒女情長,即將由趙薇領軍與台灣觀眾見面。

欣儀老師小影評

(一)   個人感動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是我在高中求學時背過的課文,當時我念的是女中,木蘭所展現的巾幗英雄的俠氣,有別於時下女性,使這個故事在當時就令我印象深刻;只是我想,若在當時能夠同時欣賞這部影片不知該有多好呢?!一定能夠對戰爭之殘酷、民族精神之大愛有更深刻的感觸吧!

   雖然電影中的場景、編劇,與過去我們所熟悉的《木蘭辭》不盡相同,但這部片中有幾個主題是特別打動我的。

1.花木蘭的鮮明個性:

        本片的主角花木蘭由趙薇演出,她展現了女子所能表現出的不同角色面貌;在面對敵人時,可以身手矯捷的奮勇殺敵,並屢建戰績領導群英。在征戰前,她展現了身為女兒的細膩柔情,細心照料父親的身體健康,並在決要關頭時,挺身而出,為父親征戰沙場而無怨無悔。

                對照起少子化下許多有「公主病」的孩子,木蘭給了我們不一樣的典範。身為女性,我們的魅力不在於衣著打扮,不在於名牌加持,我們可以有其它的價值,可以文、可以武,身段可以柔軟、態度可以剛強。

2.士兵保家衛國的初衷:

    木蘭在戰場上英勇善戰,戰爭期間多次大敗樓蘭大軍,甚至引起大將軍的覬覦,但木蘭不曾驕傲自大,反而躬謙自省,每當和同袍或君王稱讚他的敏捷時,她總是提起她的初衷「保衛家國、替父出征」而不曾有過財與勢的冀求,這點值得我們學習與深思。

3.國族大愛與兒女私情的選擇:

    本片一個引人注目的劇情,就是木蘭在軍中結識了同袍文泰,兩人因志同道合,在多場爭戰中相扶相持,協助對方克服心理上的障礙,朝夕相處而產生了情愫。當木蘭困於感情之牽絆之時,甚至想過要放棄理想,文泰為了使其更堅強、專注,曾經說過「樓蘭不滅,何以為家」。當劇情進入尾聲,木蘭的軍隊被困於峽谷之中而得不到應援,文泰終於公布其七皇子拓跋宏的身分(老實說,我覺得這段有點太扯),並為兩國之結盟與樓蘭公主結婚,木蘭則義無反顧的回家鄉照顧父親,顯示其在兒女私情與國族大愛間的取捨大氣。

4.反戰意識:

本片如同許多戰爭片,戰爭場面宏大壯觀,本片更是在同袍間的情感上做了特別的詮釋,像是木蘭在多次爭戰後,覺得自己成了戰場上的屠夫,而產生的厭戰的心理;又像是木蘭的父親在片頭即說道「在戰場上,不可以談感情」,但要每日眼睜睜的看著同袍在自己眼前戰死,而不敢到心傷,談何容易?木蘭曾因無力救援弟兄,而親眼看著童年好友小虎被敵軍蹂虐致死,她引領軍隊高唱:「人生百年,如夢如幻。有生有死,壯士何憾。保我國土,揚我國威。生有何歡,死有何憾。北地胡風,南國炊煙。思我妻兒,望我家園。關山路阻,道長且遠…」目送摯友和自己道別,和生命道別,情何以堪,令人動容。

透過許多經典的台詞,像文泰對好戰的單于說「得人心者得天下,你以為天下是刀槍搶來的?赫赫戰功,不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也會有成千上萬像我這樣的人,白骨纍纍,只為滿足你一個人的野心」一語道出了戰爭的本質與醜陋,也道出了多數百姓反戰和平的思想。

 

(二)   經典台詞

1.不要讓我爹知道,我沒有戰死在沙場。

2.花家的人,只會在戰場上打。你要打,下輩子做個男人吧!

3.我怕他們家裡的人,看了這帶血的軍牌會難過。

4.你穿上了將軍的戰甲,就不再屬於你。

5.你們眼中的花將軍,其實是個最害怕打仗的人,我一直在害怕,一直在逃避,沒想到我得害怕和逃避,讓我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他的離開,讓我明白到,逃避,不能停止戰爭。

6.今天,我們就血染沙場,身後就是家鄉,縱然流盡最後的血,縱然化成大漠裡的一具屍骨,我們也要拼死守護它。要讓樓然人知道,我們大魏將士,永不屈服,決不退讓!士兵可以叛我,將軍可以棄我,但我花木蘭,決不背叛國家。

7.木蘭不想為官,征戰12年,從未盡過孝道,我爹多病,請皇上恩准我回家!

8.有人說:「在戰場死去,生命像雨水落入大地,毫無痕跡。如果那時候,你愛上一個人,希望會從泥土中重新綻放,擁抱生命!」

(三)   可應用教學領域

兩性教育、生命教育、人權教育、品格-孝道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國立教育資料館製作的品德教育系列教學影片,由洪蘭教授擔任召集人,

並邀集國中小老師參與編製的影片,

教材下載網址:http://192.192.169.234/ethics.jsp 

每片片長約15分鐘,適用年齡應該在國小4年級以上~高中。

- 在國小的部分,大部分是採用情境劇的演出。老師可以以此當作學童討論的素材,延伸相關的教學。

- 在國高中的部分,則是請大孩子列舉自己日常的經驗,由主持人及林火旺教授和學生討論看法。

老師們可以斟酌使用,但就我的觀察,具故事性的動畫,比起劇情演出更能打動孩子,

使用這套教材的好處是,在劇情末都會有個小天使的角色來告知孩童正確的觀念,

相對的減少了老師的負擔。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天下雜誌3日發布一項「國中小學生閱讀意向調查」,針對國小四年級、國中二年級的學生以及國中語文教師進行調查。調查數字顯示,國中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呈現「男不如女、大不如小」,而且老師向來最愛用來檢測閱讀成效的「學習單」,竟是多數學生的「最恨」。

 親子天下雜誌總編輯何琦瑜指出,數據顯示年紀越大的學生越討厭閱讀,其中,近3成男生表示不喜歡閱讀,比例是女生的兩倍;而在「從來不會」主動閱讀課外書的比例上,男生比女生多出7%。

 她說,種種數據讓人驚訝:「簡直要進行搶救男孩運動了!」她分析,聽講式的授課方式讓男孩覺得受限制,他們喜歡實際操作,而女孩喜歡跟朋友一起閱讀分享,較能適應傳統的閱讀策略。

 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如果不愛讀書,寫作就變成一種凌遲。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不喜歡或「非常不喜歡」作文,男生的比例更高達63%。不愛寫作文的學生,討厭寫「閱讀心得和學習單」並不令人訝異。超過6成學生不愛寫學習單,男生的比例高於平均,達到7成。

 如果學生如此痛恨紙本評量,為何老師卻最常用?調查顯示,超過3成國中語文老師承認自己不具備閱讀策略教學知能。即使國中小閱讀運動教育推動近9年,但是常參加閱讀研習的老師僅佔10%,甚至有8%老師「從來沒參加」過任何研習。

 此外,有20%老師認為研習對實際的閱讀教學「沒有用」。半數老師坦承,升學考試是推動閱讀最大的障礙,這可能是前面所有問題的最終答案。

【2009/12/3 臺灣立報

=========================================================================================

【反思】寫在讀報以後:

         這篇報導的標題是:學習單,老師最愛,學生最恨!」,我想學生最恨這觀點應該沒什麼問題,

但是老師最愛這句話,我覺得就有待商榷了,畢竟要出學單和批改學單都必須花費許多的心力,

像我這樣的菜鳥老師,出學單往往會需要2-3次的修正與調整,也必須參考各種書籍,

儘管辛苦,但看見孩子費盡心思、絞盡腦汁的作品和句子,也是一種享受!我想強調的是,

適度的學單練習能夠讓孩子多花一點心思思考、架構,畢竟閱讀是一種輸入,

輸入腦中的知識必須經過不斷的複習才能進入長期記憶,若不經常喚醒、檢索存在長期記憶

的知識,既有的記憶痕跡也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衰褪,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遺忘」

        當然,過度的練習也會造成學習上的負擔,我想班級導師應該還是需要留心學生的課業負擔,

視情況減少或增加孩子的作業負擔,城市中的孩子除了學校的功課外,都還有安親班

補習班的功課,常常我看到在課堂上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聽到安親班整個人就正襟危坐了起來,

好像安親班是一個懲罰刺激,其實我還蠻好奇安親班到底對他們做了什麼事情!?

          未來,如果擔任導師,雖然做了在學期前,總會做很多的課程設計與計畫,

但畢竟教學不是生產商品的流程,它是教師、孩子、環境的互動歷程,計畫是可以修改的,

但是學生的壓力和對學習的抗拒感卻不這麼容易消弭,但願我能成為一個保持彈性的老師,讓孩子快樂的學習!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百元可以做什麼?臺北縣教育局舉辦全縣國中小學生簡報設計競賽昨天頒獎,得獎學童有人用一百元體驗藝文之旅,也有人用一百元幫助遊民,還有人用一百元收集到各國旅遊的回憶。獲得四年級組狀元獎的埔墘國小學童王縵說:「一百元就可以玩遍板橋的藝文景點,很划算;下次我要挑戰一百元玩臺北城。」

   這項比賽有五百三十五件作品參賽,除了鼓勵國中小學童把創意透過電腦簡報軟體呈現,還開放學童上網參加有獎徵答及寫心得感想,總計約有一萬筆回饋。

    以「一百元的回憶」獲得四年級組狀元獎的秀朗國小學童朱亭宇,記錄和家人出國旅遊一天花一百元的過程。不過,每次出國家裡的植物都會枯死,所以他決定用一百元買康乃馨的種子和花盆,計畫母親節時送自己栽種的康乃馨給媽媽。

   「一百元遊板橋」同獲狀元獎的王縵,和媽媽約定用一百元玩遍板橋林家花園、四三五藝文特區,以及臺灣藝術大學藝術博物館等地。她說:「這些景點都不用門票,我只花了公車票錢及買礦泉水和麵包,就度過充滿藝文氣息的一天。」

   上網參加有獎徵答獲得專家獎的埔墘國小學童傅達仁說:「以前愛去遊樂園玩,還會買一堆零食及紀念品,花了很多錢,上網看到一百元就能遊遍板橋,讓我也想試試看。」

   以「我的開心農場不偷菜」獲五年級狀元獎的信義國小學生黃筠芳,想用一百元買種子種花,再把一半的花賣掉,另一半取下種子繼續種,賺錢後開闢成農場,可以讓父母帶著孩子開心種菜。

   承辦比賽的埔墘國小校長吳玉美說,現在很多學生擁有一百元很容易,很少深度思考錢該怎麼花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希望透過比賽,結合學生的語文、藝文及資訊能力,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

2010/1/7國語日報

====================================================================================================================================

【反思】寫在讀報以後

 

    這篇新聞,使我想到了去年和五年級的孩子去校外教學時,和學生討論一只手錶的小故事。

    當時我們正在城市舞台的外面,等待進場聆聽交響樂團的演奏會,我發現一個男孩的手錶,外表看起來相當別緻,黑色半透明的材質,遇到光時會發出特別的折射,更神奇的是,那看似表面的東西,卻沒有時針與分針,就是一片光滑的黑色弧形體。於是好奇的我問了:「你的表看起來很炫,請問一下這錶要如何看時間?」他說:「喔,老師,這錶超級超級超級貴的(得意貌),一支要3萬多塊,是某知名品牌大廠OEM製造的……」總之,他對於這支錶的介紹未及功能面,我們就急著起身進場聽演奏會了。

    其實當下我是有點震驚的,一方面震驚孩子居然把如此昂貴的東西戴在身上,而且非常大方的跟我介紹它的價值,如果今天她介紹的對象是居心不良的陌生人,孩子的安危是有疑慮的。另一方面,才五年級的孩子,就具備OEM的商業模式知識與分辨品牌的能力,我想家長應該無形中灌輸孩子相關的知識,然而這些知識在學校中是沒有教授的,如果在學校能夠有「金融教育融入教學」的課程,或是晨光時間能夠結合家長相關的專長,讓孩子擴展基礎金融知識,也是值得構思的課程。但其實,比起專業的金融知識,國小階段強調的是生活能力的培養,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價值觀」的教育問題。

    一百元可以做什麼?」在我看來,就是一個非常值得讓孩子體驗的活動,嘗嘗當我專心聽同儕之間的對談時,會發現中年級的小孩開始討論「你知道誰誰誰家很有錢嗎?」「我家房子有幾坪?你家呢?那你家有沒有佣人?...」,當孩子開始以物質的層面去評價一個人,或是決定要不要與這個人交朋友時,我覺的是價值觀偏頗的一個警訊。如果在課堂上,我們能夠把孩子的焦點由「比錢多」拉回到「同樣的錢,誰能做的事比較多?」或是「誰能讓錢發揮最大的效益」,也許就能夠提供孩子不同的思考模式,不單單比價錢,也比比價值。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文部科學省25日公布調查結果指出,平成20 (2008) 年度之公立高、中、小各級學校教師人數共約91萬6千人。因病辦理停職者共有8,578人(佔全體0.94%),其中5,400人(63%)罹患憂鬱症等精神疾病,比前年度增加405人,是昭和54 (1979)年開始調查以來之最高紀錄,也是16年來之連續增加。

   在5,400人當中, 50歲以上之教師有1,998人(36.8%)為最多,其次為40年齡層有1,947人(36.1%)、30年齡層有1,110人(20.6%)、20年齡層有354人(6.6%)。以教整體年齡結構比例而言,50年齡層為32%,40年齡層為36%。有此可知發病比例以50歲以上為最高。

   各教育委員會歸納發生憂鬱症之主要原因為 (1)無法適應學生指導與教學內容之變化腳步。(2)教師間之對話減少,又無商量對象。(3)忙碌情況下壓力大。(4)無法應付家長及地方單位之多樣化要求與期待。

   文部科學省已自本(2009)年1月提出因應對策,除了營造教職員能夠安心傾訴之環境外,也提供休假者順利回到職場之協助。

<2009年12月26日讀賣新聞>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序進入2010年,到底「2010年」的英文該怎樣說才對呢?有人念成twenty-ten,也有人使用two thousand ten,大家眾說紛紜,英國BBC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結果為了顧及發音容易,BBC最後傾向採用「twenty-ten」,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沒錯,只要大家說得順口就行了。

 

「2010」一開年,英文到底該怎麼說?是中規中矩的two thousand (and) ten?還是簡潔的Twenty ten?連老美都傻傻搞不清楚。美國民眾:「我通常是說twenty-ten。」

美國民眾:「我可能會說two thousand ten,因為我已經習慣了這種用法,two thousand nine、two thousand one。」

美國民眾:「我想我應該會說twenty-ten。」

街頭隨機一問,大多數人選用twenty-ten,其實two thousand再加尾數的習慣用法,來自於本世紀初的千禧蟲,還有1968年的科幻經典片2001太空漫遊。

一般老美隨性所至,脫口而出之前,根本不會想太多,不過2010年要舉辦的溫哥華奧運,官方名稱用的是twenty-ten,而2012年的倫敦奧運則是兩種用法都通,還特別立法限制商業使用。美國民眾:「我可能會用twenty-ten,但我猜有時候two thousand ten也會脫口而出,所以兩者皆可。」

說的沒錯,根據牛津英語百科全書,大家約定俗成,口語通順就行了,兩種說法都ok,只是到了2011年之後,two thousand eleven說起來比較拗口,twenty加尾數的說法,應該就會開始大行其道了。

<摘自TVBS新聞>

看來twenty-ten比較約定俗成喔!!^___^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育部去年補助五十一所國小設置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成效不錯,今年將新增一百五十名閱讀教師。國教司表示,五十一名教師都完成初階培訓,預計三月將進行進階培訓,未來希望能將增設閱讀推動教師計畫列入精緻國教方案中,讓每一所國小都能有一名閱讀教師。

 花蓮縣明義國小閱讀推動教師許慧貞表示,在國小推動閱讀,首先須解決圖書館硬體和人員問題,有些學校甚至沒有圖書館,只有簡陋的圖書室;圖書館不能只靠家長志工,有些偏遠學校也很難找到志工。

 許慧貞目前工作重點是擔任五年級十一個班級的導讀員,帶領學生閱讀各種兒童文學。她說:「高年級學生迫切需要導讀員,導讀員可以陪學生聊故事的美好,激發對閱讀的期待。」

 臺北市萬興國小教師曾品方認為,
國小圖書館應該結合親師生共同推行活潑多元的圖書館資訊利用教育,但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教材普遍不足。因此,學校從小一就透過故事和遊戲,讓學童了解和親近圖書館,同時教導高年級學生認識線上百科全書,並學會線上資料庫檢索,近三年,每名學生每學年平均借書十二冊。

 國教司科長武曉霞表示,閱讀教師的定位須更明確,否則會和學校的設備組長功能重疊;學校其他教師也要有正確觀念,從課程及生活中落實閱讀教育,不能把所有和閱讀有關的工作全交給閱讀教師。

==================================================================================

【反思】寫在讀報以後:

閱讀教師的概念最早出現於美國, 閱讀能力低落的問題在美國普遍存在於各級學校, 為了拯救英文閱讀力,

美國近年來致力於閱讀教育的發展, 在十一月出版的親子天下0-15歲閱讀力實戰關鍵」有詳細的敘述,

摘錄重點於下:

1.在語文科強調情意的教學:

    讓學生不僅僅會讀,會背,也能夠體會與感動,例如在閱讀唐詩時,常常可以發現學童念得頭頭是道,

    也十分享受念唐詩的快樂,但若問他:這首詩在說什麼? 許多人的答案都是:忘記了!在美國也發現孩子有

    類似的問題,因此她們強調圖片與其他輔具的應用,並加強學生推敲內文、理解情意的教學,另外也融入了

    後現代的獨立思考教學,讓學生不儘有所感,亦有所思。

2.設置閱讀專門課

   由於語文是孩子學習其他學科的必要條件,閱讀更是在自學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校方為閱讀程度落後的孩子

  上輔導班,每班以15位學生為上限,利用多媒體與創新教學法提升其閱讀能力, 運用方式如下:

   將學生分成三組,每組不超過5個人。

  A : 閱讀老師和五名學生一同閱讀各類文章, DVD 影片幫助學生建立背景知識並加深印象。

                同時介紹新單字,學生學習如何將新單字用在不同情境。

  B
: 同時間同教室的另一個角落, 另五名學生一人一台電腦和耳機,依照電腦軟體的指示進行閱讀認字以及拼字的練習和遊戲。

              軟體內包含不同主題文章數篇,都是依照青少年興趣喜好所編寫,也都配有短片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內容。


  C
: 還有五名學生在教室另一邊靜靜閱讀書本, 寫下大意和心得。每個閱讀專門課教室中有一個中型書架, 書架上的書籍有小說

               戲劇非文學等等, 甚至有漫畫書, 然而所有書本完全由專家為青少年所寫, 題材和內容都以吸引青少年讀著為首要目標,

              而且依難度分為四個等級, 跟學生開學時接受的線上測驗四個等級完全一致,內容不致太過簡單或艱深。

         在上述的方法運用下,許多學區都發現層次分級的概念,有效的減弱了孩子的習得無助感,而增強了其主動學習的意願。

   3.DEA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 Time的設置:

        Drop Everything And Read, 將手邊一切事物放下, 享受閱讀的樂趣。有些學校每週有一次三十分鐘的DEAR,

        有的學校可能每天十五分鐘, 方法不同, 但目標一致, 就是讓學愛上閱讀。在 DEAR Time 時間裡, 學生自由閱讀任何喜愛的

        書報雜誌, 連老師都必須拿起書本, 讓學生了解唸書是一輩子的事情。

   在實習學校內所觀察到的閱讀教育,是提供每位孩子歡喜閱讀的紀錄本,讓孩子將閱讀書目與相關出版資訊紀錄於上,

   並在學習末,依閱讀數量頒與學士獎、碩士獎、博士獎以資鼓勵,並輔以班級共讀的活動,讓導師引導全班學童共讀一本書,

   在目前實習的班級,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夠沉浸於閱讀的快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當孩子逐漸承受升學壓力而必須將心力放在

    主要的學科上時,是否還能保有這樣閱讀的熱情,就值得我們留心。

   加強背景知識、建立字彙、訓練高層次的思考推力,這三個閱讀教學方向,應做為自己教學與閱讀的準則,不要忘記囉~~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劉院士幽默的教學風格有口皆碑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於 98 年 4 月 9 日 (四) 邀請中央研究院劉炯朗院士蒞臨演講,主講題目為 “Learning How to Teach, Teaching How to Learn” (教與學之激盪),劉院士風趣的談吐及深入淺出的內容,讓現場與會者無不感到如沐春風,會場笑聲連連。

早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任教的劉炯朗院士,1998 年回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並於 2000 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院士除了是國際知名的資訊學者,其幽默的教學風格更是有口皆碑,培育英才無數、桃李滿天下。

臺大李嗣涔校長在介紹這位風趣的講者時,不禁也打趣地表示:「據說在劉校長電腦裡有超過兩萬則的笑話!教學深獲同學讚賞。」當然,劉院士電腦裡是否真有這麼多笑話仍是個謎,但可確知的是,造就劉院士傑出的教學成就,決不只靠課堂笑話,而是二十多年的教學經歷所鍛鍊出來的智慧與體驗。

教學三面向:灌輸、導引、啟發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於 98 4 9 () 邀請中央研究院劉炯朗院士蒞臨演講,主講題目為 “Learning How to Teach, Teaching How to Learn” (教與學之激盪),劉院士風趣的談吐及深入淺出的內容,讓現場與會者無不感到如沐春風,會場笑聲連連。

早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任教的劉炯朗院士,1998 年回台擔任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並於 2000 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劉院士除了是國際知名的資訊學者,其幽默的教學風格更是有口皆碑,培育英才無數、桃李滿天下。

臺大李嗣涔校長在介紹這位風趣的講者時,不禁也打趣地表示:「據說在劉校長電腦裡有超過兩萬則的笑話!教學深獲同學讚賞。」當然,劉院士電腦裡是否真有這麼多笑話仍是個謎,但可確知的是,造就劉院士傑出的教學成就,決不只靠課堂笑話,而是二十多年的教學經歷所鍛鍊出來的智慧與體驗。

教學三面向:灌輸、導引、啟發

劉院士認為教學可分為三個面向:灌輸 (To instruct)、導引 (To invite) 與啟發 (To inspire)如果把學習過程比喻為尋找寶藏,老師的第一種做法可以把學生帶到寶藏所在之地,如果學生走累了,就讓學生休息一下,學生走錯了路,就把學生拉回正確道路,直到學生抵達目的地為止。第二種做法是給學生地圖,讓學生按照地圖找出寶藏,走快、走慢都由學生自行決定,即使走錯了路,也讓學生自行用地圖摸索。第三種做法則是告訴學生寶藏的好處,激發學生挖寶的動機,進而找出藏寶圖,再按照地圖走到目的地。

教學是怎麼一回事?劉院士表示,無非就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三大類。然而,很多人可能會以為第一種「灌輸」(To instruct) 是比較低階的教學法,導引 (To invite) 與啟發 (To inspire) 是比較高級的教學法,其實不然,劉院士特別強調這三種教學法是三種「面向」,而非三個「層次」,老師必須依照課程內容、學生資質以及不同時間點,在這三種教學方法中做出選擇,給予學生最適當的幫助。

若真要說到教育的層次,劉院士認為第一個層次是教學生「怎樣回答問題」,第二個層次則是教學生「怎樣問問題」。教育一開始可以先告訴學生正確答案,進而逐漸訓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學習如何在不疑處有疑,學習去問出好問題。

大班授課非壞事  充足備課、氣氛掌控更重要

在臺灣,大家總是提倡小班教學,致力降低師生比,但是,習慣大班教學的劉院士,在演講中導正此觀念,指出大班教學不一定是壞事,大班教學有時候是很有效率的教學法。

然而,劉院士不否認,大班教學的難度的確高於小班制。大班授課的老師必須隨時掌控課堂氣氛,讓所有學生都能進入學習的狀況;課前則必須充足備課,因為大班授課是不容許老師上課講錯,或有空檔思考的機會。劉院士說,以前在某個大班制的課堂上,老師突然發現最後一排有個學生在睡覺,便拿起麥克風說:「最後一排的同學,請把那位睡著的學生叫醒!」殊不知,同學竟然冷不防地回擊:「這人是你弄睡的,你自己把他叫醒!」

這故事講完,眾人哄堂大笑,但劉院士希望用這簡單的小故事告訴大家:學生上課想睡,先不要急著歸咎於學生偷懶、不上進,老師也必須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有瑕疵、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因為學生上課就像觀眾進電影院一樣,如果內容精彩,是不會有人看到睡著的。

在一個超過百人的課堂上,老師上講台就像上舞台一樣,除了做好在台上的表演,更要時時注意台下的課堂氣氛,若是有學生在課堂睡覺、講話,的確會影響到整體課堂氣氛,不可不慎;另外,劉院士認為即使是大班教學,師生互動仍是相當重要,但大班的互動是「假互動」,老師可以時常拋問題給學生,但不需等學生回答就要自己趕緊接話,避免浪費時間。

師生的互動的要務則須記「尊重」二字,千萬不要讓學生覺得教授看不起他,不可時常對學生脫口而出「怎麼這麼笨!」教者必須懂得去發掘學生的才賦,並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知識追求道路。

劉院士也告訴現場聽者,身為教學者要謹記「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坊間的教科書並非萬能的教材,教師必須活用知識,如果時間與能力允許的話,或許可以嘗試自己撰寫教科書。「除了對教育界有所貢獻之外,說不定還可藉機賺點小錢!」劉院士笑說。

身為一位大學教授除了穩定薪水以及對國家社會有教育貢獻外,劉院士認為「成就感」更是持續保有教學熱忱的最重要因素。尤其,在台大等一流的高等學府裡,老師可以遇到許多優秀的社會菁英,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年輕學子,看著學生的知識學養慢慢超越自己,那種滿足感是無以言喻的,學生日後的成就正是老師教學的最終評鑑。

教育的目標  成為有用、有知識、有品德的人

身為教師必須懂得教育的意義與目標,劉院士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認為教育是要讓小孩變成有用的人、有品德的人、有知識的人,缺一不可。

一個人不同成長時期,應該要設定不同的教育目標。幼稚園時期的學習重點應該放在「如何和人相處」,這階段是人第一次離開家庭的社會化過程,應該盡量讓小孩學習和同儕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當小孩到了國小、國中時期,教育目標應該是訓練小孩「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在學校養成學習的習慣,並從中發掘學習的快樂,學習的內容反倒是其次,但劉院士也感概地說:「現今台灣教育似乎只讓小學生學到考試方法、上補習班的重要以及補習的痛苦。」

到了高中、大學時期,則要訓練學生如何進入社會、進入職場,尤其大學教育是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大學生要培養嚴謹、獨立、廣泛而有次序的思考能力。其次,要訓練學生表達自己的能力,不管是用文字、口語或任何形式,必須要清楚而準確有效的傳達心中所想的東西;訓練表達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多閱讀,當肚子裡有東西的時候才可能言之有物。

另外,傾聽他人與綜合分析的能力也是大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在進入職場之前,學生在學校經過多方面、多層次的思考與了解,可以訓練學生深入了解事情本質、做出適當的評論以及正確選擇,這都是教育很重要的部分。在這個又小又擠的多元世界中,劉院士特別告訴大家了解差異、包容差異以及理解差異的重要性,不只是看到各個群體的差異,更要去認識這樣的差異,跨越科系、宗教、語言、人種的隔閡,

大學教授  應是在地的知識份子

由於現場有多位教授參與,劉院士在教與學之外,特別闡述他對大學教授的期待。他認為大學教授應該要是對社會有所參與的「知識份子」(Intellectual)。大學教授不應該是關在象牙塔裡讀書的學者專家,不是躲在深山裡出家修行的高僧,更不是直接負政府行政責任的官員,而是要當一位具專業的素養、對政治關心、對社會參與,以及對當地文化有所了解和體會的知識份子。

雖然教學工作可以讓大學教授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研究工作更能讓一位教授名聲遠播,但因為大學教授這個頭銜,在社會上普遍受到人們尊敬,在養成過程中亦接受許多社會資源的挹注,是以,劉院士認為,身為一個大學教授必須要對社會付出關懷,對社會做出回饋,致力成為一位對社會有貢獻的知識份子。

演講最後,劉炯郎院士引用禮記的一段話做結:「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強調教與學相輔相成的緊密關係。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他表示,雖然自己雖然教了二十多年書,但至今仍不斷在教、不斷在學,期許自己變成更好的老師、更好的學生以及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知識份子,這段結尾深深打動人心,現場與會者無不感到獲益匪淺。

 

【 98 年臺大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

====================================================================

【反思】寫在閱讀之後

從進入校園,教務主任就要求我們必須做teaching portfolio ,我想做過這東西的人都知道,這裡頭有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就是「教學理念」,這是一位教師的中心思想,教學信仰,從這個最基礎的理念可以發展出不同的教學模式、班級經營、

親師溝通等等;對我而言,這個欄位一直是相當神聖而必須反覆思索再三的,但今天讀了劉炯朗教授的演講稿後,乎有種

豁然開朗的感動!

重點摘錄如下:

一、灌輸 (To instruct)、導引 (To invite) 與啟發 (To inspire)是教學的三面向,而不是層次

這讓我直接想起曾看過的一段教改影片,由天下雜誌所拍攝的「海闊天空的一代-教改十年後」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MBixFvRQU,影片中描述了在不同環境中生長,接受不同教育方式的孩子,她們在十年後各自的發展為何,其中一個案例是在中學時接受實驗班教學的孩子,也就是在他中學的求學過程中,他所接受的不是填鴨式的教育,而是較偏向啟發與引導式的教學;強調小班制、不密集、不體罰的教學模式,但也許因為整個升學體系並沒有改變,後來這群孩子在10年過後,相較於其他同學,過的是比較波折、較缺少競爭力的生活。

在現代的教學場域裡,不論是在學校或家長的立場,也都常常可以聽到期望教師進行多元評量、創意教學的聲浪;但我覺得在進行創意課程規劃的同時,依舊不可偏離正規課程或是九年一貫教學目標,否則將會本末倒置,讓學生失去了真正學習的權益。

 (To instruct)(To invite) (To inspire)方法的調整,需視教材內容與學生的資質而做調整,未來我在嘗試不同教法的同時,應進行比較與討論,擇優汰劣。

二、教育的目標  成為有用、有知識、有品德的人

亞里斯多德有許多發人省思的名言,像是「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優秀是一種習慣」等等,他的教育關強調利用博雅教育培育具有德性的公民,亦強調教育應讓每個人,都能夠在自己的社會體系中生存;成為有用的人,我認為在我目前所實習的場域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許因為物質生活的

富裕與充足,某些孩子失去了非常基本的生活能力,像是:三年級的孩子,當水彩乾掉而擠不出顏料時,他不會拿起圖釘把凝固的地方戳個小洞,反而會擔心得哭了起來;或是學習檔案夾,孩子在翻頁之前,不會把鐵還先扣起來;諸如此類的事件,在教學現場中常常會出現,學童在家一般會有佣人協助處理,

但我們不能保證孩子一輩子都會有佣人服伺,在期望孩子用知識為社會貢獻之前,我想最基本的還是他要能夠將所學類化到生活中,解決最基本的生活問題。

二、重視教師自我專業的成長、社會責任

即便像劉院士這麼資深的老師,依舊在乎課堂氣氛的維繫與學習動機的引發,也不斷的思考,該如何成為一位更好的老師,更好的知識份子,我想這是便是為人師最重要的一個人格特質,也就是積極向學的態度,期盼自己也能夠跟他學習,把學習與教學當作一種幸福與快樂。

愛,就是在孩子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責任。    ^________________^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歲末年終,國際人道組織「無疆界醫師」(MSF)二十一日公布今年十大人道危機。兒童吃不飽的問題依然嚴重,三百五十萬到五百萬名孩童死於營養不良。53.jpg

 今年國際花費三億五千萬美元援助兒童食物,遠低於估計需要的一百一十五億美元。美國將刪減每年造成兩百萬人死亡的愛滋病防治經費,則居十大人道危機之首。無疆界醫師組織美國區執行主任德洛涅擔心愛滋病仍是一大危機,開發中國家有一千萬名感染者面臨無藥可醫,提醒各國領袖不要放鬆對抗愛滋病決心。

 人道危機還包括非洲黑熱病及昏睡病未受重視,缺乏研究與治療。而剛果、阿富汗、索馬利亞、葉門、蘇丹、斯里蘭卡及巴基斯坦遍地烽火,平民受暴力衝突之苦,身陷戰亂,活在恐懼中。

【國語日報2009/12/28】

=================================================================================

☆寫在讀報之後:

從許多的報導及預測中,可發現趨勢家對於未來的隱憂,大致上可以歸類為:

能源危機、糧食不足帶來的通貨膨脹及地球暖化、環境汙染可能帶來的浩劫,

但其實在目前的全球環境中,就有不少的地區長期處於災難動盪中,而我們選擇避而不談;

未來這些危機預言的發生與否,其實關鍵就在現今每個人的決策與行動,而我們覺得事不關己;

是應該收起冷漠的心了罷,當眼之所及都是危機的雛形,誰想活在電影場景裡?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縣交響樂團豎笛首席朱慧詠,罹患亞斯柏格症的「祕密」,卅年後才公諸於世。

小時候他口語不清、活在自己的世界,但他母親朱秋菊把他當做正常人嚴格教育,

結果朱慧詠從小三起到高中都念音樂班,甄試上台北藝術大學,在音樂圈頭角崢嶸。

「如果連我都放棄,孩子一點機會也沒有」,朱秋菊去年起,開始帶兒子到校園推動生命教育,

兒子演奏,她演講。朱慧詠的生命故事,成為鼓舞身心缺陷孩子的活教材。

「慧詠小時候自閉又過動,一歲不會走,三歲還不會講話」,朱秋菊說,

長輩安慰她「大雞慢啼」,但她知道孩子有問題。 廿多年前,自閉症資訊不普遍,

她不願意兒子被貼標籤,決心埋藏這個祕密。一次,她帶慧詠到胞姊家,

兒子攀上鋼琴叮叮咚咚玩了起來,不久彈出一首接著一首熟悉的童謠,這一幕把她嚇傻了,

「姊姊鼓勵我要開發兒子的音樂天賦,終於幫慧詠找到一條出路」。

朱秋菊發現兒子學琴後不再過動,還有過目不忘的背譜能力。念小三時,

朱慧詠考上音樂實驗班,實力超乎正常小孩;原本發音不清的他,說英文竟流利自如,

國、高中音樂比賽都抱回冠軍,讓她更堅信,「我的孩子是屬於舞台的」。

朱慧詠台北藝術大學畢業後,一樣服兵役,兩年前考進高雄縣交響樂團,成為豎笛首席。

朱慧詠談起音樂神采飛揚,對答如流,簡直變了個人。朱秋菊說,兒子一路走來,

 

其實也常遭別人異樣的眼光與排擠,她要告訴大家,這類孩子只要盡早開發性向,絕對有自己的一片天。

 

摘自2009/12/20聯合報

 

==================================================================================================

談談亞斯伯格症(Asperger Syndrome,簡稱AS):

在實際教育現場中,我們很容易發現班級中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而亞斯伯格症就是在學校中常常會碰到的案例,

亞斯伯格症有許多特徵與自閉症雷同,因此又稱為是「自閉症亞型」;

但其與自閉症最大的不同是,亞斯伯格症並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現象。

因此沒有明顯的語言發展遲緩現象,又符合其他類似自閉症的各種社會互動性或特殊行為模式特徵的,

則可歸類為「亞斯伯格症」。一般而言,亞斯伯格症的孩子會有下列的特徵:

1.在人際互動方面

 1)缺乏同理心:他無法以同理心思考,說話時不會考慮情境與察言觀色,

常常造成大家的尷尬而不自覺;

 2)無法建立良好同儕關係: 觀察到孩子的行為如:太過靠近與人說話、單方面的說著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等,

    因其單方面的社會互動,不容易和同儕有良好的互動,故在班級中常是孤立的個體。

 3)無法理解社交禮儀規範: 對於社會既有的禮節和規範,AS病童有理解及應用的困難。

   例如:會在初次見面時,直接批評別人的長相等等

  

2.在語言溝通能力方面

 1)過於僵化:有些孩子會刻意的使用學者的方式說話,力求用字遣詞的優美與正確性,讓同儕覺得很怪異。

 2)缺乏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

 3)談話內容單一、專注於自己喜愛的事物上,而不在乎別人的回應。

  

3.在思考模式方面

 1)厭惡改變: 只要環境或是生活作息與平日的習慣有稍微的改變,像是班上多了新同學、

今天突然不用升旗等,都會讓孩子感到非常的不安,進而影響他的學習。

 2)無法類化所學於生活情境:AS孩子不容易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回想他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

類化到真實情境的應用。特別事在人際互動技巧上,需要老師特別提醒他什麼情境下該怎麼做比較好。

 3)對特定知識感興趣:

   某些AS病童對於不屬於該年齡認知發展所及的知識會很感興趣,也有些較不合常理的想法。

 4)固著性的行為:即經常性、反覆性、沒有目的的行為,例如:坐兩腳椅而且反覆的搖晃。

  

4.其他

 1)動作協調的困難:AS病童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到肢體動作較不協調,與同齡孩子相較之下顯得有些笨拙,

   因此在體育科目的表現上,常常會有挫敗感。

 2)許多AS病童有對於某些學科有狹窄的、不尋常的優勢能力與興趣,例如上述的豎笛首席朱慧詠,

只要父母及老師多給予鼓勵及培育,往往會有優異的表現。

  

在AS病童的教養上,可參考:

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313

推薦閱讀:

亞斯伯格症《寫給父母及專業人士的實用指南

作者:東尼。艾伍德

http://findbook.tw/book/9789572995068/basic

寫在學習之後:

       在班級實務經驗中,我很慶幸能夠在實習時,能狗有與這一類的孩子相處的機會,

班級內的孩子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孩子總是十分的包容與體諒,但孩子畢竟是孩子,

有時仍會有情緒無法控制的時候,因此在觀摩輔導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我深刻的體認到,

在融合教育的體系下,我們不僅要教班級內的孩子包容與接納,同樣的,也必須用方法與耐心教導特殊需求的孩子,

學習去融入團體,進入規範。在分寸拿捏與班級經營的技巧上,除了老師個人的經驗累積外,

也應適時納入輔導體系、家長、社會資源的協助。

        未來若班級內有特殊需求兒童,期許自己能夠營造寬容接納的無障礙空間,

也運用方法強化兒童適應社會規範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發掘他的興趣與長才,欣賞它的優點並鼓勵其發展。

能在社會生存的,並不都是十項全能的人,只要能有一技之長,往往就能揮灑出不凡的人生。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結束教學觀摩後,我開始厚臉皮的到其他年段與班級,請求老師讓我入班觀摩教學。

期望能夠多學習一些班級經營與教學的策略,初步將觀摩的要項整理如下:

、教室情境部分: 

         包含班級角落佈置、榮譽加分板、學生作品展示、日常常規提醒標語等等。

、教學部分:

          (一)班級經營:師生默契、特殊情況發生時的應變方法、獎懲方式、在活潑與瘋狂之間的秩序拿捏。

          (二)引導模式: 老師的提問技巧和用詞、老師如何控管同儕在課堂互動的秩序、時間的掌握與總結。

          (三)教材運用:課本與習作的運用、延伸教材(附學習)的補充時機、新興議題的融入......等等。

          (四)其他:作業批改方式、評量方式、針對錯誤的檢討方法......等等。

 

我覺得,能夠近距離觀察所有教師的教學,是實習生的最大福利!!!

非常感謝那些讓我入班學習的夥伴老師,其實進班觀摩多少都會造成其他老師的不便

因為他們的無私,讓我更快的掌握了教學的要領、課程安排的順序、班級經營的技巧。

曾經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聽過一為頒獎人說:要成為好演員的必要條件就是- 死不要臉。

我想,我正在邁向好演員的路途上了!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jpg
  • 作者:桃莉‧海頓
  • 原文作者:TOREY L HAYDEN
  • 譯者:陳淑惠
  • 出版社:新苗


  • 內容簡介:     六歲的席拉從不開口說話,也從未哭

    泣,她的雙眼充滿恨意。被母親遺棄在高速公路上,又

    飽受犯案累累酗酒父親的凌虐,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她

    將鄰居的三歲男孩綁在樹上,放火燒他!所有的人都認

    為她無可救藥!
     

    除了她的老師桃莉.海頓。

         在桃莉.海頓的耐心、愛心與智慧的引導下,終於將席拉這一班學生帶入正

    常的教育之門。本書以席拉和桃莉的互動為主軸,生動的描述特教老師辛苦的一

    面。
    社會上需要更多像桃莉.海頓這樣的老師,讓被放棄的孩子得以重生。
    <摘錄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一)  引言:   這本書主要是在敘述一名特殊班級的導師-桃莉.海頓

    他的班級的故事,許多人戲稱他的班級是「垃圾班」,在這個班級中

    的九個學生,有重度情緒障礙、自閉症、兒童精神分裂
    症,或是檢查

    不出個所以然來的學生,而本書的主角是一名從不流淚、兇野、甚至

    曾經放火燒三歲兒童的轉學生-席拉。
       

             
    席拉是個被母親拋棄,被父親放棄,而且對自己毫無認同感的

    孩子。他習慣武裝自己而且從不哭泣。他在桃莉班級的期間,從一

    個把魚缸裡的金魚抓出來,並把眼睛挖出來的暴力狂,便成乖巧聰穎,

    能夠理性控制自己情緒,並懂得協助別人的小孩。
         

    老師所使用的教學策略以及班級經營技巧,甚至是老師個人的心情起

    伏,都以ㄧ章章的小故事記錄在這本書裡。

    (
    )這本書對於我的啟發:  

    1.
    在教學方面:   

    (1)
    給予孩子明確的規範:    當這個因為放火而上了社會版的兒童轉

    入海莉的班級時,海莉給了他兩個明確的規範,不多但是都確實執

    行,即便小孩使用任何方式抗議,海莉都會為他在牆角準備一個反

    省的位置讓他反省,直到孩子想通,孩子可以自己再走入班級。



    (2)因材施教:      由於桃莉的班級只有九個學生,除了關於

    生活的討論以外,她出給每個孩子的作業與練習卷是不同的。

    正因如此,她是第一個發現問題重重的壞小孩席拉,其實是個天

    賦異稟,智商高於同輩的小孩。後來,在經過幾份不同的測驗結果,

    也證明桃莉老師的發現是正確的。



    (3)
    給予孩子發表的機會:      雖然陶莉班級的孩子普遍都比較特殊,

    但他依然在晨光時間讓她們聚在一起討論某些主題,讓她們有機會

    抒發自己的心得和看法,長時間下來,孩子在這樣的討論中,

    增進了自己的表達能力,也提高了與他人互動互助的能力。



       2.在班級經營與輔導方面:   


    (1)繪本輔導的功效:   


    故事中的席拉,因為住在偏遠地區,每天必須跟高中生一起搭

    公車來學校讀書,公車來之前的兩個小時內,海莉老師會帶著她

    一起讀故事書,在讀故事書的過程中,她們建立了良好的

    關係,其中最關鍵的一本書是「小王子」,當讀到小王子與狐狸彼

    此馴服對方,便成好朋友後,他們便互相需要,必須要為對方負責。

       
     這個故事讓席拉心中一直以來的疑問「這世界上沒有人對我好,

    為什麼老師要對我好
    ?我該不該信任老師?」的問題豁然開朗,

    他開始明白他與老師間建立的情誼,就是彼此互相馴服的結果;

    從此以後她們互相需要,互相為對方負責,就向小王子與狐狸ㄧ樣。
       

    這個故事,在席拉即將要離開海莉的班級時,成為他克服分離焦慮

    的法寶,他在多次因為要分離而傷心或生氣時,抱著「小王子」這本

    書,默背狐狸與小王子的對話來幫助自己好過一點。
       


    我想「小王子」之所以能夠打動席拉,對他有著深遠的影響,

    是因為席拉一直以來身邊並沒有值得信任的人,是因為這個

    故事跟他現在所受到的關照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所以他能夠將自

    己放入故事內,去學習去模仿。
       

    因此,針對孩子的問題,找到一本能夠打動他

    心底的繪本,對於輔導的過程來說,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ao_c__a__a__e__c__2.jpg


    ()個人感思:   

     
    對於解決班級的問題,以及特殊兒童的

    輔導策略,在一個個故事的鋪陳中呈現著老師

    的智慧與源源不絕的愛心;其中,和我們一樣,

    海莉老師也面臨著許多困境。最令我感同身受的一段,是「當你以為

    已經訓練好ㄧ個乖巧聰穎的孩子,相信他可以在任何時候表現的很好,

    即使是你不在的時候也一樣。但當你從兩天的出差回到學校後,

    卻發現那個孩子闖了大禍的無力感。」我想,這是當過個案輔導員

    或是擔任班級導師的人,都有過的失落吧!!

     
         你猜,能夠支持著海莉堅持做這份工作,不備硬梆梆的制度

    所限制,不被他人的眼光所左右的動力是什麼?



       他說:我猜那是因為我喜歡一種非常誠實的人際關係。

    直到目前為止,我發現最誠實的人如果不是孩子便是瘋子,

    所以這工作在適合我不過了!
         
    我實在太愛這句話了!!!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蘭
    原先,是為了生命教育的一系列課程規畫,報名了蘇蘭老師的演講課程。


    而我,卻在達到我的目的之前,先一步被蘇蘭老師的熱情軟化,整場演講中,她的眼中始終閃耀著喜悅的光芒,那是一種樂於自己的工作與創作的人,才會有的神態;那是一種打從心底想源源不絕與人分享交流的熱情。
           那是一種,曾經在我心中綻放過,流失耗盡後,而今我試圖再找回來的信念,忠於自己,誠實而無所畏懼的心態。

           一開場,談到了教師得教學理念,老師分享了當日的兩份報紙,一份是侯吉諒的「你是天才嗎?」另一份則是陳澤杉的採訪章,強調了兩位身家背景相差天南地北的人,在同一天的報紙中,發表了幾乎相同的人生觀感,那就是堅持自己的想法,保持創意的純粹!
           蘇老師談起自己在45歲退休,放棄教師50歲月退的福利,她說:對於我而言,自由比月退重要!談到學歷不高,以發掘藝人為專業的陳澤杉、談到書法大家侯吉諒,他想提醒在坐的老師,不要忘記去發掘孩子的天賦,以及支持孩子發展潛能的勇氣,否則,我們的教育,只能培養出許多高級公務員,而再也見不到胡適與徐志摩。知識重要,但自我實現的創造力更重要!
    DSCF7174.jpg


             在生命教育結合影片的部分,蘇蘭老師並沒有搬出任何一條你在論文裡所會看到的教條,她說:誰想聽大道理啊!我們想聽的,是小故事。這樣的心聲,我們認同,孩子們當然更是會為此而舉手歡呼的罷!蘇蘭老師強調的生命教學原則有兩個:

          第一、是真象與典範: 在生命教育中,強調孩子藉由體驗而發自內心的感動,進而能主動結合「知」與「行」,是故介紹生命故事,給小孩一個典範,是在實務上相當有效的方法!例如:談到談到夢想的追尋,可播放「決戰撒哈拉」林義傑橫跨的電影片段,談到生離死別也都有許多的媒材可供運用。而在教學上,老師可以先去找一些電影明信片,讓學童可以拿在手上欣賞,老師一直強調,電影的教學,包含了聲音、畫面、文詞..等,是一種美學的啟蒙。

           第二、完整:老師談到現今教科書教材中,太多片面與表像的內容,而沒有一個真正可以深入人心的故事,像是社會科淨教一些建築、交通工具的演變等等,他建議我們在教學的同時,可以結合一些當代的電影或故事,讓學生在學習教科書內容時,也習得台灣的精神,畢竟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就是「軟實力」,盼教師可以補充相關教材,豐富學生的學習。

         當天去上課時,其實我的精神是有點緊繃的,心情上仍為著書和實習檔案煩惱著,在通勤的路上,我還讀著羅文國文...哈哈!所以,當接二連三感性的片子播放完後,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的流了下來,......忽然有再次回到輔導團體的感覺。
          我想,如果能夠打動孩子,或許這個世界上最真切最動容的價值,都能夠被感知被傳承的。是吧!

    yiby20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